上海最低工资、高温津贴标准调整!推动劳动者收入增长!
最低工资标准和高温津贴标准与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两会期间,市总工会提交了《关于调整本市最低工资和高温津贴标准的建议》提案,呼吁尽快调整两项金额标准,推动劳动者收入增长、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
问题透视两项标准关系切身利益
最低工资标准
最低工资标准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息息相关,经过市协调劳动关系三方协商,上海已建立起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在兼顾企业和职工双方利益同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在工会干部和职工座谈会上,大家一致认为,在当前经济形势下,理解政府降低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的做法,但要保障低收入职工实际收入不受物价上涨等因素影响,本市每年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的机制不能变。
在大调研中,市总工会进一步了解到,部分职工特别是低收入职工,担心全国多地放缓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步伐影响到本市标准调整。
高温津贴标准
2018年5个省市相继提高高温津贴标准,在本市职工中也有所反响。在走访和调研中,市总工会认真听取了广大一线岗位职工的意见。
大家普遍认为,上海现有高温津贴标准是2011年制定的,经过7年物价指数上涨,其对劳动者在高温季节的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等方面的保障作用正在减弱,新一年中高温津贴也应有所提高。
调整依据多重动因共同促成提案
由工会组织提出调整最低工资和高温津贴标准,既是“娘家人”的身份使然,更是积极回应职工呼声的必然。提案指出——
对两项标准调整进行呼吁,是法律赋予工会组织的职责
新修订的《中国工会章程》明确提出,中国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竭诚服务职工群众。
市总工会将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推动政府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增加职工收入,作为工会提高服务职工能力和水平的重要载体,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研究并推动解决职工在劳动经济等方面的实际需求,更好地促进职工体面劳动、舒心工作、全面发展。
此举将有利于推动低收入劳动者及其家庭成员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
最低工资调整制度作为“兜底”机制,充分发挥其“保基本”的作用,已成为推动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增长、提升获得感和幸福感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和途径。
按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可以继续推动本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还可倒逼相关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步伐。
调整两项标准,也将助推上海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转型升级。
按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不仅可以推动低收入劳动者收入增长,也是对“劳动光荣”社会价值观的最好诠释,更有利于打造一支适应上海“五个中心”和“四大品牌”建设的高素质劳动者队伍。
调整还将有利于提升上海产业工人队伍素质。
根据市总工会2016年对1000家企业经营者者和人力资源管理人员进行的调查显示,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已不成为企业人工成本增长的主要因素。
对策建议按时适度调整“一高一低”
市总工会建议——
■在调整最低工资标准方面:
一是按照本市已经建立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应于2019年4月1日随其他民生政策标准调整,同步调整最低工资标准。
二是按照2018年本市CPI上涨情况及2019年CPI调控目标等指标,测算2019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幅度,最终幅度由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确定。
■在高温津贴标准方面:
鉴于2018年江浙两省已将高温津贴由原每月200元提高至每月300元,天津、山东、河北等省也先后调整高温津贴标准,考虑到本市物价和生活水准均高于上述省份等因素,建议通过市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平台,于2019年适度调整本市高温津贴标准。